摩托车产业升级转型势在必行(07/12/14)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2-01-18

按照2006年11、12月环比增长分别为8.97%和14.74%的加速态势推算,预计2007年度摩托车产销将突破2500万辆大关,其中出口800万辆,将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展望2008年,升级转型将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产业升级是摩托车发展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这已被世界摩托车强企的实践经验所证明。我国摩托车业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已连续15年成为世界摩托车生产大国,年产量从300多万辆上升到2000多万辆,增长了数倍,占世界总量一半以上。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产量连年增长、直线上升,已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此间,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有关规范摩托车业市场竞争秩序、促进技术进步的政策法规,潜移默化地孕育着由“量”到“质”的演变。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摩托车强企所走过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之路,都是由低级向高级迈进的产业升级之路。
从政策面看,国家将继续大力进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使企业着力开发节能环保型摩托车,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当前,摩托车已经被列为
另外,将来在生产一致性检查和在用车排放符合性的监督方面也会加强。对此,生产企业必须按国Ⅲ标准推进的时间节点认真负责地做好工作,实现产品的技术达标和上档升级。此外,如果燃油税开征,意味着目前的汽油零售价将“扶摇直上”,这就势必影响到消费者的购车选择,高性能、低油耗的摩托车将成为消费者首选,这必然会引导企业加足马力研发具有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型摩托车。
从市场需求来看,成熟的摩托车消费市场需求将拉动产业升级。近年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的加快,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城镇摩托车市场已开始走向成熟,消费进入转型提升阶段;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农村摩托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其市场消费也会由运载代步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型提升、由买产品向买品牌转型提升;消费理念也会由注重外延体征向重视内涵价值转变提升;消费行为将由盲目走向理性,逐步迈向成熟。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源资源的紧缺,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是各国政府所共同面临的课题,节约资源,重视环保已成共识,并逐渐深入人心。
2007年是我国摩托车产销再创新高的一年。1—10月,全行业累计生产摩托车2054.13万辆,比上年同期1730.86万辆增加323.27万辆,同比实际增长18.68%;累计销售2058.13万辆,比上年同期1714.08万辆增加344.05万辆,同比实际增长20.07%,其中累计出口653.39万辆,占总销量31.75%,比上年同期521.88万辆增加131.50万辆,同比实际增长25.20%,仅高出总销量增幅5.13个百分点。说明国内外销售的增长幅度已接近,过去那种外销量高速增长、内销量近乎零增长的局面已被打破。
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纷纷出台政策鼓励生产以及消费节能环保型车。诸多市场信息表明,高技术含量、高性能、高附加值、低油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节能环保型摩托车将成为市场消费主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看好与追捧。有技术开发实力的企业将会不遗余力地为消费者乃至“产业升级”创造奉献出众多摩托车“精品大餐”来。
从摩托车产业自身的发展来看,转型升级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多年来,摩托车产量一直保持着逐年增长,甚至快速发展势头。2006年产量为2144.35万辆,同比增长20.69%,而工业总产值仅为856.76亿元,同比增长18.02%。若按照《摩托车“十一五”专项规划》提出的“‘十一五’末期规划产量应在2000万辆左右;摩托车工业总产值应达到1200—1300亿元人民币”的总量目标要求的话,全行业产量已提前4年实现了目标,而工业总产值仅达三分之二,尚差三分之一;即使2007年产销预计达2500万辆,超过“十一五”规划25%,而工业总产值预计最多1000个亿,仍差200—300个亿,这种总产量猛增与总产值“落伍”的巨大反差,是规划设计者们所万万没有料想到的。这与摩托车行业长期以来管理不到位,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有关,行业集约经营仅停留在口号上,难以付诸实践。
因此,我国摩托车工业必须痛下决心,坚决“转身”,实施差异化经营,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经济运营质量和效率,走又好又快的产业发展之路。
此外,企业应该适应市场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把过去不计成本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型经营转向追求质量效益永续发展的集约型经营上来,把由注重财富“量”的增长转到注重经济“质”的提高上来。
当前,有些企业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正在酝酿或谋划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整合产业资源,把过去以产品为纽带的价格链升华为以品牌为核心的价值链,建立以整车、配套、研发、经销为一体全面协调和谐共赢的经济共同体,着力打造持续稳定共谋发展的新格局。这种竞争模式的构建,必将大大提升企业(品牌)的竞争能力,加速摩托车产业升级的步伐,勇敢直面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