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0 信心堪比黄金(2)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2-01-18

中国摩托车市场经历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不仅体现在摩托车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生产企业的经营理念不断进步,更体现在消费群体的逐步成熟和理性。
摩托车作为衣、食、住、行四大消费产品之一,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粗放式发展,摩托车生产企业在规模和数量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日趋成熟,消费者的结构悄然发生了变化。其特征表现为:一方面,名牌产品,品质消费主导市场,摩托车企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合资品牌及国产主流品牌在市场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名牌产品、优质服务、理性消费将主导2010年及未来市场的消费趋势。另一方面,主流消费群体悄然发生变化,以运动、文化、娱乐诉求的摩托车消费群体逐步占据市场主流地位,“80后”、“90后”成为这部分消费主体,他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已经脱离了其父辈们“实用”、“简单”、“节俭”的消费观念,而是更多地强调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更能体现产品价值和自身地位的因素。他们对产品和品牌的需求不仅是质量、服务、美誉度,更希望品牌和品牌具备活力、动感、娱乐等基因。这些新兴的消费群体购买摩托车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停留在运输、代步、谋生等需要,更多是出于旅游、娱乐、运动等精神层面的需要。因此,摩托车消费趋势的转型和升级对摩托车企业而言,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需要对消费者群体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有针对性的推出适合新形势下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适应消费群体的变化,转变产品定位和形态,尊重消费的需求,坚持价值理念,赢得市场发展和企业进步。
国三助推产品升级 执行力成最大疑点
丹麦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刚刚结束,经过国与国之间的激烈交锋,成果如何我们虽然不得而知,但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变暖、减排压力大已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也于哥本哈根会议前夕宣布2020年相比2005年单位GDP排放下降40%至45%的目标━━未来数十年内我国的减排压力和决心可见一斑。
摩托车国三排放标准虽然延迟实施,但就目前严峻的减排形势看,该标准2010年的如期实施将在所难免。届时,它对国内摩托车行业的影响是空前巨大的。一方面,它会成为行业内某些弱势企业的“催命符”,这些企业相关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规模较小,在该排放标准的冲击下将走向消亡,从而导致整个行业内的分化和重组。另一方面,对于行业内那些技术优势相对明显、市场规模可观的优势企业来说,国三排放的“硬指标”要求他们必须摒弃落后技术,争相开发和采用符合该排放标准的电喷技术,做到环保和节能,从而客观上推动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何况,面对欧美发达国家更为苛刻的排放标准,我国的摩托车企业要想扩大出口,绕开“绿色壁垒”,打入这些国家的高端市场,除了加大技术研发和加快产品升级,别无他途。
国三标准的推行与实施,不仅仅是环保与减排的迫切需要,还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行业的技术门槛,必将淘汰相当一批滥竽充数的企业。但是,根据对以往的政策执行效果来看,国三很有可能成为“人人过关”的游戏而已,关键看有关部门的执行力度。
行业重组加速 产业格局生变
经济危机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是打击,而对部分优秀企业来说却是机遇,通过收购、重组、整合等手段企业可以做大做强,通过企业内部结构调整、成本控制、技术升级企业可以强身健体、节支增效。
对摩托车行业而言,在后经济危机时代需要重新审视价值制造、精益生产对企业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的作用,改变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规模化发展标准,以经济危机作为机遇和起点,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真正的摩托车生产制造强国。摩托车行业的重组整合历来呼声不断,实际表现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行业中民营企业诸多,重组整合难度大固然是一大因素,但行业发展前景暗淡、企业资产结构重复、品牌价值有限也是制约摩托车企业被外界重组或业内重组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经济危机的荡涤,诸多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被动重组求生已经成为危机中的企业不得已的选择。在雅马哈统一营销整合三地工厂、大长江布局江浙和重庆两大板块、兵装集团重组三大摩托车上市公司的背景下,摩托车行业强者恒强的格局越发凸显,铃木系(豪爵铃木、轻骑铃木)、本田系(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雅马哈系、豪爵系(江门豪爵、常州豪爵、重庆豪爵)、兵装系(嘉陵、建设、轻骑)将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今后一个时期的主导力量,并且随着这几大系之间的竞争与重组,将演变成为中国摩托车产业的最终格局。而其他不断被边缘化的中小企业,能否能成为最终的“剩者”还存在诸多变数,他们需要面对的选择是:主动退出、被动重组还是另辟蹊径。(待续)
来源:摩托车趋势